产品展示

智能眼镜

 日本人因超市卖中国大米破防!东京主妇佐藤理惠拿着两袋中国大米结账时无奈地叹了口气。2025年的日本超市里,最显眼的货架不再是贴着“国产越光”标签的高价米,而
在线留言

日本人因超市卖中国大米破防 米价暴涨引发争议

  日本人因超市卖中国大米破防!东京主妇佐藤理惠拿着两袋中国大米结账时无奈地叹了口气。2025年的日本超市里,最显眼的货架不再是贴着“国产越光”标签的高价米,而是明码标价200-300日元/公斤的中国大米。一边是价格暴涨近一倍的日本米,一边是便宜4-7倍的中国米,这场餐桌上的“价格战”正冲击着日本人的生活和民族自豪感。

  这一切源于疯涨的米价。2025年日本遭遇了54年来最严重的“米荒”,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,米价同比暴涨98.4%,5公斤装的国产米均价突破4200日元,有些高端“越光米”甚至卖到7000日元一袋,折合每公斤1400日元。这对于工资多年不涨的日本家庭来说,简直是雪上加霜。以前每月花3000日元买米就够了,现在得掏6000多,不少家庭被迫缩减其他开支。

  就在这时,中国大米悄悄摆满了超市的显眼位置。在东京新宿的一家永旺超市里,贴着“中国产优质粳米”的白色包装袋堆成了小山,250日元/公斤的价格牌格外醒目。有顾客算了笔账:买5公斤中国米只要1250日元,比国产米便宜近3000日元,够一家三口吃半个月。很快,这些低价大米成了普通家庭的“救星”,早上开门后半小时就会被抢空,货架上经常贴着“暂时售罄”的告示。

  超市收银员透露,现在每天卖出的大米中,中国米占了六成以上。“以前大家都盯着国产米买,觉得进口米口感不好,现在没人挑了,能省一点是一点。”有网友拍到,大阪的超市甚至为中国米开辟了专门区域,还贴心地标注了“适合做炒饭”“煮粥黏稠”等食用建议,货架旁的促销海报上写着“应对通胀首选”,直白得毫不掩饰。

  但这股“中国米热潮”却戳中了日本社会的敏感神经。长久以来,大米被视为日本的“国民之魂”,政府一直标榜“大米100%自给率”,将其视为民族自豪感的象征。然而2025年的数据打破了这一神线%的警戒线,创下历史新低。更讽刺的是,作为“日本粮仓”的北海道,2024年居然首次需要进口大米填补缺口,而中国米的大规模上架无疑让这份“自给神话”彻底露馅。

  网上的争论瞬间爆发。支持买中国米的网友直言:“民族自豪感不能当饭吃,物价涨得快揭不开锅了,难道要饿肚子?”一位单亲妈妈在论坛发帖:“我月薪20万日元,光房租就要8万,只能买得起中国米,这不是丢不丢人的问题,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。”还有人吐槽:“政府一边说自给自足,一边让米价涨上天,早该放开进口了。”

  反对的声音也很激烈。有老农在电视节目里红着眼眶说:“我们种了一辈子稻子,现在年轻人都买进口米,以后谁还种粮?”不少网友觉得“丢了传统”:“日本米的口感是进口米比不了的,为了省钱放弃品质,太可悲了。”甚至有人质疑中国米的安全问题,尽管超市早就贴出了质检合格证明。

  这场争论的背后,是日本农业的深层困境。为了维持“自给率”,日本长期对进口大米征收高额关税,超过配额的大米每公斤要交341日元关税,相当于中国米的市价。财政紧缩又让农业补贴不断削减,稻农成本越来越高,加上极端天气导致减产,米价不涨才怪。更要命的是,储备米被农协囤积,投放市场的量只有7%,根本平抑不了价格。

  现在的日本超市里,中国米的货架前依然人来人往。有人买完米转身去买国产酱油,说“用中国米煮日本酱油饭,也算折中”;有人对着两种米犹豫半天,最终还是拿起了便宜的中国米。这场餐桌革命没有赢家,普通家庭在通胀中挣扎,稻农在失落中迷茫,曾经引以为傲的“自给神线倍的价差里碎得稀烂。日本人因超市卖中国大米破防!

  利索夫斯基夺冠采访:我感觉我在做梦 我会永远铭记这一刻 致敬斯诺克传奇

  利索夫斯基夺冠采访:我感觉我在做梦 我会永远铭记这一刻 致敬斯诺克传奇

  德甲:勒沃库森2-0弗赖堡,波库、塔普索巴建功,林哈特染红 主场完胜锁定胜局

  日本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6月8日,日本超市大米平均价格连续第三周下跌。这一趋势反映出政府从紧急储备中释放了降价的大米。此前,由于大米价格飙升,新任农业部长上个月结束了通过拍卖分配紧急大米的制度,改为直接与零售商签订全权委托合同
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